最快增长近18倍,香港开店成了新出路?
日期:2023-07-11 18:03:10 / 人气:284
于聪,第一张图来自:视觉中国一、同比增速81.7%,香港餐饮渐入佳境。香港的餐饮业正迅速恢复活力。3-4月,部分餐饮品类出现爆发式增长。香港政府统计处2023年5月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3年第一季度香港餐饮收入预计为276亿港元,同比增长81.7%。酒吧收入增长最为凶猛,今年第一季度较去年同期增长712.5%。3月份的单月数据更是夸张。2023年3月,香港所有酒吧的收入约为1.2亿港元。2022年3月,香港所有酒吧的收入只有近600万港元。同比增长近18倍!离家近的香港有成熟的餐饮市场,很多物业因疫情腾空,成为今年有扩张意向的内地餐饮品牌重点争夺的地方。有一批餐饮品牌在这里开了店!从香港开店的时间来看,曼地咖啡走在了前列。去年年底就已经开始开圈地了,2023年初开的很快!若干年后,其他餐饮品牌纷纷效仿。因为茶、咖啡等小型样板店的成立周期较短,这类品牌在香港的第一家店现在基本都开店了。香港第一家吃晚饭的餐厅会晚一点开业,基本在今年三/四季度。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,柠檬茶是赴港开店热情最高的品类,广东餐饮品牌赴港开店较为积极,数量最多。已经开业的店只有几家,愿意去香港布局门店,还在规划的不计其数。深圳几家餐饮品牌负责人表示,也有在香港开店的打算。“疫情三年后,香港作为旅游城市,餐饮行业未能实现充分竞争。在一江之隔的深圳,存活了三年的品牌也练好了内功。可以尝试去香港试水。毕竟香港也可以是品牌出海战略的第一步。”这可能是很多餐厅老板想在香港开店的原因。但疫情三年后的香港餐饮是什么样的?内地餐饮品牌在香港开店有哪些优势和挑战?第二,从最新的数据来看,我们需要盘点一下香港本地餐饮的生态状况。1.本土头部品牌增长略显乏力。香港餐饮企业三大龙头翠华、大家乐、大块头,上月公布了自2022年3月以来的业绩。翠华整体营收为8.45亿港元,较去年下降14.9%。大家乐整体营收80.24亿港元,同比增长6.9%;幸福人寿整体收入30.2亿港元,同比增长4.7%。大家乐和大家乐虽已走出亏损泥潭,但相比2019年仍略显疲软。值得一提的是,大家乐在财报中表示:“年内引入了新的门店业态,门店面积更小,运营成本更低,灵活性更强...新的商店形式将使我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更好地提高利润率。”大家乐采取的“新店模式”,也是在“缺人”困境下的一种变通。2.三年来,人口短缺一直困扰着香港。香港劳动力市场有多缺?就是那种进入2000,缺口60000的人的短缺。今年3月,香港政府允许餐饮业输入2000名一线工人,包括部长和厨师。但根据“港府”数据,疫情期间该行业已损失6万名员工。根据目前的情况,估计最少需要10 000至20 000名外地劳工来维持这个行业的基本运作。香港饮食协会会长黄家和评论说:“如果少了6万人,那就只有2000人。可想而知有多难,远远不够。”香港的餐饮行业也愿意以香港人的薪资水平招聘,甚至付更高的薪水。黄家和说:“俗话说,在香港找不到人。(高一点也没关系,香港也雇不到人)”从海底捞,对比深港两地的厨房人员工资,也能感知一二。左:香港海底捞招聘,右:深圳海底捞招聘3。人手不足导致服务质量下降,屡被举报。6月初,香港TVB发布了一条关于“内地游客投诉香港餐饮业服务态度差”的新闻。新闻中,记者假装只会说普通话的大陆人和只会说英语的意大利人,在餐厅用餐后得到的都是“不太好”的服务态度和用餐体验。据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统计,今年1月至4月,共收到游客投诉593起。香港餐饮管理协会主席甚至表示:由于人手不足,我们会对本地人和游客一视同仁,会有一些怠慢...有网友赞同这种说法。上述本土品牌增长乏力,人力不足导致的服务质量问题,同质化严重,都是香港本土餐饮的遗留问题。海关的关闭使得大量“旅游目的地餐饮”开始关店。据香港当地媒体报道,倒闭的餐馆主要是大众餐馆和以旅游为主的餐馆。到2022年底,至少有3000家餐厅暂时关闭,其中包括许多百年老店和一些连锁品牌。3.进入香港市场香吗?铺面的空置,租金的降低,整个内地市场的回暖,使得一些内地品牌抓住机会,纷纷瞄准香港餐饮市场。内陆品牌能大踏步前进有两个原因。首先是租金下降的“旺铺”。据香港媒体报道,西塔老太太租下面积约4260平方英尺(约396平方米)的商铺。她曾被一家茶餐厅租用超过10年,每月租金高峰时高达55万港元,疫情期间降至45万港元。这次西塔老太太以每月30万港币的租金租下了铺位,下降了30%。此外,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,林香凝以每月约13万港元租下旺角西洋菜南街4号长基大厦地下泊位,面积约500平方尺(约46.5平方米)。此前铺位为药房,2019年月租约25万港元。闲置了一段时间后,今年4月被林湘宁接手,租金降了一半左右。也是在旺角,遍地都是地和钱。“茶拯救地球”和“LMM柠檬梦”早在今年年初就在这里开了店。第二,香港人对品牌的信心。早在今年年初,深圳4号线就出现了新一波的“反向代购”。地铁上随处可见宝师傅、KUMO KUMO和一个小购物袋。反向代购是指从深圳到香港“代购”网络名人饮品、蛋糕等商品。起源于一个网友在小红书上发了一个从深圳到香港的帖子。帖子一经发出,短时间内收获了4000多个赞和2700多条评论,不仅吸引了评论区的一批网友进行购买,还催生了一种新的跑腿模式——“反向购买”。现在深港线被食客悄悄占领,这种趋势也在增加。据热点商业地产了解,通关后,大量香港客人来深圳体验消费。在享受半价甚至更低价格的餐饮消费的同时,他们也对深圳服务人员的“春风”有了更真切的感受。这就像一个良性循环。与香港相比,深圳餐饮“价格减半甚至更低”、“服务质量优”,培养了一批忠实顾客。随着这部分客户的增长,“反向购买”的需求增加,从而使内地品牌在香港客户中更具影响力。虽然内地餐饮品牌拥有品牌口碑和性价比优势,以相对合适的价格占领“旺铺”,但进军香港仍面临巨大挑战。无论是香港本土品牌,还是内地新品牌,人力成本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。香港处于“高价难招酒楼员工”的状态。以前开店的内地餐饮品牌。他们如何在控制人力成本的同时,招聘到足够的员工让餐厅正常运营?人力成本的增加必然压低餐厅的利润率,进一步影响餐厅的正常经营,迫使餐厅提高产品定价。餐厅价格一上来,内地餐饮品牌就失去了价格优势,需要和本土品牌来一场真正的质量之争。那时候,杀戮才真正开始。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:餐饮企业老板内参(ID: cylbnc),作者:于聪。
作者:天美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小米和iQOO为什么爱用苹果抛弃...12-05
- L3政策靴子落地,智能汽车量产起...12-05
- 中国工商银行申请了制冷风量调节...12-05
- LG Innotek成为赢家,消息称苹...12-05